

2018年12月15日凌晨,著名作家、鄭州大學文學院院長二月河先生病逝,享年73歲。
二月河,原名凌解放,1945年出生于山西昔陽,長期生活在河南南陽,系中國作協(xié)原主席團委員、河南省文聯(lián)名譽主席、河南省作協(xié)名譽主席、鄭州大學文學院院長、南陽市文聯(lián)名譽主席、南陽市作協(xié)主席、南陽作家群代表人物,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當選中國共產黨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及十、十一、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二月河先生40歲時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因其筆下五百萬字的“帝王系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作品,被海內外讀者所熟知。
二月河先生與鄭州大學二月河先生始終關心關注鄭州大學建設發(fā)展,為學校發(fā)展建言獻策。任文學院院長以來,對學院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學科建設等傾力相助,還捐資設置了“二月河獎學金”,為鄭州大學一流大學建設和河南省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2006年10月25日,著名作家二月河先生應邀來到鄭州大學,為師生作了題為《歷史的真實與藝術的真實》的精彩報告。
距報告會開始還有一個小時,圖書館學術報告廳400個座位就已被“搶坐一空”,甚至連走廊及大廳前后門處也都“站”無虛席。在近兩個小時的講座中,二月河先生以質樸幽默的語言、精辟別樣的視角,解讀了盛世之主康熙大帝在各種矛盾的漩渦里運籌帷幄、力挽狂瀾的英雄本色和雄韜偉略,雍正皇帝的勤政以及乾隆治國的睿智和處變不驚。
在報告中,二月河先生緊緊圍繞著“歷史的真實性與藝術的真實性”這一主題,旁征博引,引經據典,評古論今,強調了文學創(chuàng)作應該充分尊重歷史的真實性,藝術必須崇尚真實。他獨到的見解、透徹的分析、幽默的語言,以及樸素自然的風范深深地折服了現場的每一位聽眾,會場上不時爆發(fā)出熱烈的掌聲和輕松的笑聲。
2011年6月26日,鄭州大學舉行聘請著名作家二月河擔任文學院院長儀式。
二月河先生在聘任儀式上說,和鄭大結緣很早,與學校多人有莫逆之交,后來又來鄭大講學,之后做客座教授,現在成為文學院的院長,一步步踏進了鄭大這個巨大的文化環(huán)境和氛圍當中來,并且將會和它融成一體。
他談了自己受聘鄭州大學文學院院長的感受。一是中原經濟區(qū)的建設應該有與之相匹配的文化建設來支撐,應該是一個花團錦簇的中原經濟區(qū),鄭大和他這樣的合作,可以說就是在做這樣的工作;二是鄭州大學能夠聘任自己擔任文學院院長,有一種知遇、知己之感,感到光榮和責任重大,今后要在校黨委和行政的領導下,虛心向老師和同學們學習,做一種新的精神鍛煉和洗禮。
二月河先生說,南陽市委對他受聘鄭州大學十分重視,自己是南陽市的一個作家,是南陽把他一步步培養(yǎng)起來的,自己對南陽有深厚的感情。
鄭州大學具有雄厚的教學資源、科研資源以及人文資源,今后希望鄭州大學和南陽進一步加強聯(lián)系,深化合作,實現共贏,為中原經濟區(qū)文化建設發(fā)揮作用。
他表示,做了鄭大文學院院長,將積極與老師們一道,帶學生、給學生講課,跟同學們進行交流,努力培養(yǎng)出更多高級的、大師級的“文才”,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擴大、放大、張揚鄭州大學的文化精神,讓這種文化精神在中原經濟區(qū)里開花結果,讓這種文化精神之花在整個中國、在全世界開放。
2012年3月20日,時任鄭州大學校長申長雨院士到文學院調研,并與二月河先生等文學院領導班子座談。
二月河先生表示,自己擔任文學院院長以來,得到了學校領導和文學院師生的大力支持,深感責任在肩,要履職盡責,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影響力,為文學院的學科建設、隊伍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yǎng)以及班子建設作出應有貢獻,推動文學院進一步發(fā)展壯大,產生更大的社會影響。
2012年3月20日,剛從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歸來的二月河先生與文學院教職工進行座談,并為廣大師生舉辦文學創(chuàng)作報告會。
報告會中,二月河先生盡顯大師風采,他博古論今、旁征博引、幽默風趣、質樸純然,談笑間一件件歷史大事清晰明了,一個個文學形象栩栩如生,其廣博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對紛繁復雜歷史事件的駕馭能力讓現場師生為之折服。
在長達兩個半小時的講座中,先生從自己與鄭州大學的淵源講起,圍繞其創(chuàng)作中的歷史與文學、歷史的真實與文學的藝術塑造,也就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主題,回顧了自己數十載文學創(chuàng)作的心路歷程與其豐富的人生感悟。他指出,創(chuàng)作歷史類小說的根本原則是要追求歷史的真實,在不違背歷史基本事件真實性的前提下加入兼具朦朧美感的藝術塑造。
在談及《康熙大帝》這部作品時,先生通過對康熙皇帝個人成就及性格品質的深入剖析,表達了其創(chuàng)作歷史人物的基本原則:“但凡是對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作出貢獻的,但凡在發(fā)展當時生產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關注民生上作出過貢獻的,但凡在自然科學、或在技術發(fā)明創(chuàng)新上作出過貢獻的歷史人物,在我的作品中都將光明正大地予以褒獎?!?br> 最后,先生又著重談及康熙和雍正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與清代具體的民生狀況,在分析史實的同時又對歷史做出大膽勾勒。結束前,先生與廣大師生進行了廣泛而親切的互動,并對同學們寄予了殷切的希望:“先生不可畏,后生可畏,希望同學們中多出一些比二月河更強的,比如三月河、四月河,多出名家、大師級的人物?!?br> 2013年6月1日,鄭州大學在圖書館報告廳舉行“世界讀書日”活動總結表彰暨二月河學術報告會。
二月河先生以《我的自學道路》為題為師生作了報告。他首先分析了當前文化發(fā)展的機遇和面臨的挑戰(zhàn),希望當代大學生把握時代發(fā)展的脈搏,好好讀書,立志成才。在談到讀書的問題時,他以自己為例,對讀書方法、閱讀選擇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述。在談到自己獲得全國自學成才獎時,他特別強調終身學習的重要性,他說:“還有(人)不自學能成才的?即使你是大學生、博士生?!痹谡劦綄倪x擇時,他認為:“沒有壞書,如果沒有《金瓶梅》,哪來的《紅樓夢》?”閱讀選擇時應該按照個人興趣發(fā)展自己的愛好,他說:“一部文學作品如果讀到5頁以上還讀不進去,可以甩掉,這說明你與這本書缺乏緣分?!钡@并不是說這本書不好,只是與你沒有緣分。關于成才、成功,他認為一個人要成功主要靠力氣、才氣、運氣,才氣和運氣分別是父母和上蒼給的,只有力氣是自己的,只要沿著正當的興趣瘋狂發(fā)展就能成才。二月河先生還與在場同學進行了互動交流,回答了同學們的提問。
2013年11月16日,二月河先生為文學院新生作學術講座。
講座伊始,二月河先生就用佛教用語“阿賴耶識”來表達自己與文學院學子冥冥之中的緣分,先生淵博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和幽默風趣的語言使同學們充分感受到大師和大學的魅力。接著,他從自身經歷談起,歷數歲月帶來的艱辛與榮耀。他指出,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是民族文化的訴求,也是整個民族發(fā)展的需要和機遇。先生引經據典,博學強識,展示了一代鴻儒的風度與品格。
之后,他以四大文明古國為切入點,在高度贊揚中華文化獨有的“彈性”的同時也分析了中華文化的不足之處,進一步強調中華文化難以匹敵的頑強性和生命力,并指導我們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與時俱進。在論及現代生活時,院長表達了對現實社會浮華世風以及文學界思想的關注,并提出了寶貴的讀書和學習建議。
最后,他詳細介紹了“帝王系列”小說的創(chuàng)作緣由及創(chuàng)作過程,進一步讓同學們走近文學、走近創(chuàng)作。他寄語青年學生刻苦學習、孜孜求索,為祖國文化繁榮和中原崛起貢獻自己的力量。
講座結束后的互動環(huán)節(jié)中,同學們帶著問題和先生進行了深入交流。
2014年9月19日,鄭州大學文學院舉行2014級新生開學典禮,二月河先生作了精彩的報告。
他從“貞觀之治”談到“康乾盛世”,旁征博引,引人入勝,一方面勉勵同學們把握學習機會孜孜以求,另一方面鼓勵同學們勤加鍛煉,擁有強健的體魄。二月河院長講話幽默風趣,質樸純然,掌聲此起彼伏。報告結束之際,二月河院長對新生寄予了殷切的希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惫膭钔瑢W們努力學習,立志成才。
“閱讀二月河”征文比賽頒獎儀式也在典禮上舉行,28名獲獎學生獲頒證書及二月河作品集。
2015年6月1日,鄭州大學文學院舉行“以文為帆,長歌起航畢業(yè)典禮”暨“二月河獎學金”頒獎儀式。
典禮上,二月河先生與文學院教授為優(yōu)秀畢業(yè)生頒發(fā)證書、扶正流蘇。二月河先生以三個“天下”寄語同學們:第一,“天下烏鴉一般黑”,天下沒有絕對的公平,希望同學們凡事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第二,“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希望同學們丟掉一切不切實際的幻想,通過自身的努力實現社會價值;第三,“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希望同學們學會轉換思維,不要固執(zhí)己見,要勇于開辟新天地。
2016年 8月 15日上午,鄭州大學校長劉炯天院士專程趕到南陽市看望慰問二月河先生。
在二月河先生家里,劉炯天詳細詢問了二月河先生的身體狀況與工作生活情況,并代表學校黨委和行政向他致以誠摯的問候。二月河先生對學校領導長期以來的關心支持表示感謝。他表示,學校扎根中原,放眼世界,不斷加強內涵建設、推進綜合改革,辦學實力顯著提升,在服務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中作出了重要貢獻,作為鄭大人,深感自豪;文學院全體師生將抓住機遇,加快發(fā)展,努力為學校的一流大學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月河先生與鄭大學子二月河先生和他的作品深受鄭州大學學子的喜愛,二月河先生也對鄭大學子的成長成才非常關切。2017年,鄭大學子閆慧飛曾因讀書有惑向二月河先生寫信以求解,先生回信并勉勵他“像羊吃草一樣貪婪地讀書吧”。
二月河先生的回信如下:親愛的孩子們:
你們好!
回顧以往,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紅樓夢》。大概是從初中時候開始讀,已記不清讀過多少遍。還有一本《聊齋志異》對我影響也很大,從小學時候就開始讀,到了初中就開始“啃”它了。因為是文言文,小學的時候還半懂不懂,但是很感興趣,一天一天浸染于書中。
中國文化的氛圍、特色,在《聊齋志異》和《紅樓夢》這兩本書中都得到了最集中的體現??梢哉f,在中國文人心目中,對華夏民族文化的了解,沒有比《聊齋志異》和《紅樓夢》體現得更加完整、更加明晰的了。
如果說《紅樓夢》是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那么《聊齋志異》就是偉大的虛幻主義作品?!读凝S志異》有非常豐富的浪漫主義色彩,又回落到現實中去。
所以建議青年人在老師的幫助下,讀 《聊齋志異》和《紅樓夢》的原文,對兩本書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掌控和學習。
青年人為什么要讀書?
河南是華夏民族文化的根,我們現在教育后代學習華夏民族文化的文字,要符合青少年心理狀態(tài)的健康成長和發(fā)展,必須推進讀書教育、知識教育。構建書香社會或者是學習型社會,才能夠把民族文化的水準整體往上“拉”,如果說“拉”的人本身文化水準不夠,這樣是不行的。
河南是民族文化、河洛文化等的發(fā)源地,已經創(chuàng)造了璀璨的古典文化和繁花似錦的現代文化。目前,世界民族文化、多元文化進入中國,并與中國原有文化產生雜交。河南人有歷史的責任、世界的責任,應該把這種青少年讀書活動和閱讀活動、把河南人文化水準進一步提升起來,這樣才能符合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符合河南文化的發(fā)展、中國文化的發(fā)展。
我們需要將中國人擁有的溫柔、聰明和中國紛繁復雜的文化特色有機融合在一起,使我們的青少年更容易接受世界文化,并且把世界文化精髓和中國文化精髓非常好地結合在一起,構成在新時代、新特點、新歷史條件下文化的發(fā)展和繁榮。
只有在青少年的讀書活動、閱讀活動和學習過程中,循循善誘,使我們的青少年在閱讀中獲取比我們想象更多的歷史知識、科學知識和文化發(fā)展的知識,這樣,才能夠使我們民族的文化始終向前,不至于凋落,不至于后退和停止,才能使我們河南文化始終處于華夏民族發(fā)展的主流與核心。
最后,想和你們說一句話:孩子們,讀書吧!像饑餓的羊跑到草地上那樣貪婪地讀書。
三九三伏,春花秋月,先生筆耕不輟;三千桃李,春風化雨,先生誨人不倦。我們沉痛悼念先生,我們不舍送別先生,愿先生一路走好。二月河先生千古?。ㄐ麄鞑浚?br>+